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音 » 该用什么形容你我的 Symphony I/O...

该用什么形容你我的 Symphony I/O...

作者:飞飞

前言

拖了一个季度,终于收到。
叉烧评测一般有多个分类,如音频接口、前级(话放)、其他(解码器或ADDA),因此写的时候遇到一些困惑:Symphony I/O 可以是音频接口,也可以是ADDA,也可以是话放,流行说法是“模块化”,通俗一点我们叫“自助餐”。这个理念近年很吃香,Avid 如此:之前他们有四款接口(192 IO、192 Digital IO、96 IO、96i IO),后来全升级为一款 HD I/O。当然,最成功的例子是 iPhone,苹果光凭一款手机就能占据整个手机行业一半的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外观,Apogee 无声无息抛弃了以前的紫色方案(Avid 又捡起来了...),全新的 Apogee 设备清一色金属银和亮黑面板,不愧是苹果嫡系,之前你家要是买个 HD I/O、Aurora、甚至 Prismsound,放在客厅会显得你是个2B青年,但 Apogee 居然同时能满足 Hi-End 市场的审美,是一款“跨界”的设计。让你发烧而不失专业,2B而不失文艺。
当然,最令人期待的是音质,输出动态达到令人匪夷所思的129dB,如果没记错,它是目前专业领域中标称最高的指标,高于 HD I/O,高于 Prismsound,好吧我装冷静也是有个限度的...
 
[视频]五分钟安装 Symphony I/O: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Y5MjAzNTM2.html
外观篇(得分:5/5)
年前与广州的发烧老前辈交流,说很多烧友在切换平台,由于CD这种载体半死不活,广州很多烧友现在是上淘宝买硬盘(硬盘里有很多APE无损音乐),因此烧友改玩“PC-HIFI”,而且年轻烧友还可以用 PC-HIFI 平台来玩游戏、看临场感十足的爱情动作片,优势不言而喻。
对于民用市场购买 Symphony I/O 做解码器放在客厅,应该没有人有任何疑问,非常漂亮,我想这是专业圈唯一能拿去参加HIFI设备展的接口。
 
背面有一个风扇,开机的时候转两秒(上一页视频最后有演示),一周以来除了开机都没见到过它再响,因此是零噪音。注意风扇旁边有个“Made in USA”。
Symphony IO 外壳是很厚的铸铁,这点比 Avid 给力。无论是发烧友,还是第一次上机架接口的朋友注意一下,Symphony I/O 的输入输出都是DB25接口(转成卡农),这种线在民用市场上是空白,淘宝我刚才搜了一下,没有,Symphony IO 也不带,购买的时候请问准经销商买两条(一条输入、一条输出)。
 
Symphony I/O 带有机架耳朵扩展和四个橡胶脚钉,棚里上架就装耳朵,不上架就装脚钉。
 
功能篇(得分:5/5)——硬件部分
硬件的操控部分与之前评测的 Duet 2 很像,请看回 Duet 2 评测,这里不多讲,讲功能没啥意思,懂英文直接看说明书,不看说明书摸一会儿也能熟悉,作为苹果一家人,它的操作非常简单。
我想谈下“制高点”的问题。
就像朋友在回复里面说人耳有木有必要上130dB动态,这其实是个制高点的问题,90年代初Apogee第一台DA是90dB动态,慢慢发展到现在的130dB,板载声卡从70多dB发展到接近100dB,你说对于9亿农民来说70dB其实就足够(关键是音量要大),那就发展个P了。
还有以前AMD老追在Intel后面说什么“频率不重要,关键是效能”,甚至把3GHz的CPU命名为6000+,这又太酸葡萄了(虽然我是AMD十二年的忠实客户)。当然也并不是大佬也不会犯错,比尔盖茨20年前说16M内存永远都够用...到最后,我们发现70dB动态还是不够、3GHz主频还是不够、16M内存更是不够,富有远见的厂商应该第一时间使用新技术并将其推广
Apogee 这次的制高点除了130dB、模块化、新外观、还有几项内功:
· 首先他们是行业最早推出 Thunderbolt 接口的厂商(目前只有两家,第一家应该是UAD 的Apollo),Avid、RME和MUTO暂时没消息(MUTO的视频接口好像出了雷电口);
· 第二是 Apogee 的扩展卡已超出计划增加到了六张,比同级的 HD I/O 灵活很多(只有三张);
· 第三我注意到他们在尝试研发话放,最新的扩展卡是 8 Mic Preamp,又是一个新尝试。
加上频繁如苹果的升级速度(包括固件和Maestro软件),这在当今萎靡的音频行业非常难得(苹果给丫的拨款了吧?),高速的研发很能说明一些问题。像 Avid Mbox 三代,面世一年多来一次升级都没有。
 
功能篇(得分:5/5)——软件部分
软件部分不解释...之前 Duet 2 评测(点击)有讲,不多说,只是功能更加丰富,放几个截图大家一看就懂。
不过为啥我给 Duet 2 功能篇四分,而给 Symphony I/O 五分,并非由于功能的增多,一是上到三万级别DA的,上MAC机并无太大困难,从我身边的朋友来看,上MAC的朋友越来越多,应该不会是大障碍。估计有很多人不知道在 MAC 上怎么听APE,顺便介绍一下:
· 用 VLC 2.0 以上版本直接打开,CUE信息从PC搬过来可能会有乱码,用写字板打开,在里面将名字命名成英文就OK;
· 下载一个MAC版的虚拟光驱,将APE虚拟成光驱,然后用 iTunes 收录即可(用 Apple Lossless 无损格式);
最大原因是同级别的 HD I/O 几乎没有任何软件功能(by the way,硬件也木有什么功能),木有调音台,调节你只能打开 Pro Tool 在 IO 选项里面设置,即使对于专业人士,我也觉得相当麻烦...(小图点击放大)
 
 
       
性能篇(得分:5/5)
 M-Audio C600 的性能评测中我说过我们的测试平台变动,无法与之前的声卡对比,现在平台是 Pro Tools 10 跑50轨的演示曲(比 PT9 的演示曲复杂很多,一大堆效果器,出版级水准),相当耗资源。
由于 C600 就是 Mbox Pro 的塑料版,我们认为C600与 Mbox Pro 性能在一个水准(或者稍逊),128 个 Buffer 下 C600 跑了 223%的CPU,而且爆音无法完成演示曲,Symphony I/O 在128 个 Buffer 下不光能无爆音跑完(但64开始有爆音),而且是205%的CPU占用(注意我是 Macbook Air,CPU才1.7GHz)。这个工程能跑下来,我认为大部分出版级工程都能以128个Buffer下来(如果你是 Macbook Pro 或 iMac 估计更没问题)。总之性能肯定优于 C600 和 Mbox Pro。
PS:在音质篇测试的 RMAA 中我们是用 Pro Tools 进行外录,由于只有三四轨,用的 32 个 Buffer,完全木问题。
 
拆解/电路篇
拆解 Symphony I/O 的过程可以说是一次学习,之前也拆解过一些专业音频接口,整体感觉专业设备是“实用型”,因此看到一些 HIFI 设备时会有一点自愧不如的感觉(嘴上依然不服),不过 Apogee 的电路这两年有一次大飞跃,已经达到了艺术级别,可以说是专业行业里最养眼的,来看看。
(小图均点击放大)Symphony I/O 整体布局干净整机,亮黑色电路板与之前的 Duet 2 如出一辙,之前我们拆解 Avid HD Omni 会看到密密麻麻的电路板,不过 Apogee 非常简洁,以至于可以放几个大LOGO在上面,偷工减料?并非如此,Apogee 解释说是“最短电路设计”(minimizes the audio path circuitry),SSL 的“超级模拟”也是同样的理念。
 
电源部分非常给力,值得一提的是主电路板(非模块板)的板子厚度是2.4mm(相片看不出来...),一般是1.5mm。
 
耳放部分其实位于主电路板,单机就有(我本来想不加扩展板 Symphony 能否独立使用?光用耳机输出,试了一下,不行,软件调音台没有PATH),这个区域的组合是 CS 4398(光耳机就120dB动态啊~)、ST L49860 和 OPA2830。
主电路板上最大的一块芯片,呃...这块...被磨掉了...应该是来自XILINX的FPGA...
扩展板是 8 Analog IO + 8 AES IO,在输入部分,组合是4块CS5381、8块OPA1632、4块ST L49720、继电器清一色松下AGN200A03。虽然比上一代的AD16稍强,不过DA动态还是停留在120dB动态,比起高不可及的129dB输出,输入让我有些小失望(不过 Avid HD I/O 也不过是122dB,目前圈子标注的最高规格)。
输出就牛了,继电器还是松下,运放则还是OPA 1632 + L49720,但8通道用了20块L49720(懂的童鞋给我讲讲...),推力很大,白天听歌大概开到-40dB左右。关键是DAC...这是个谜...ADC是4块,但DAC只有一块,这是一块八通道的芯片,而且写着“Apogee DAC”!!自主研发有木有!!那么是谁代工的?不是TI(TI的PCM是长的),也不是AKM(Seraph上我们看到AKM的PRO系列芯片很大!)
不过幸好是搜索范围很小,129dB的芯片必定是32-bit,而32-bit的DAC范围太少了(音频芯片就是个没人爱的弃儿...这年头都研发手机去了),经过不射努力,终于找到了:ES 9018(据说用两块可以做到132dB)。非常冷门,大家自己去搜索吧。
这个部分应该是是AES输入输出?OPA1632和OPA1612。
音质篇(得分:5/5)
监听音箱:Dynaudio BM6A MKII、Barefoot MM27
线头线材:Neutrik NC*FXX、Mogami Ganlex 2534
话说那天拿到东西,还没有测试,发了个微博@onlycan童鞋回复问我“能否感受不同声卡之间的显著差别?”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我们测试声卡也很多年了,听过行业内的大部分专业声卡,在大部分时间里,这个差别——很小,很小。因此只能通过RMAA进行测试,在人耳难以分辨的时候,RMAA是个免费易用的好工具。(我看到网上有人说RMAA“不专业”之类的,我只想说:工具无贵贱,文莱王室不用金筷子用一次性筷子能不能吃饭?)
但,Symphony I/O 是个例外。
第一反应,非常明显的,是解析度,在《我的“猪大哥”》一文中我提过常用的一首试听曲 Jason Mraz《Life is Wonderful》,这首歌我用N对牛逼音箱听过,但这是第一次注意到:军鼓的落点。我耳朵很木,之前被专业混音师 Onlycan 数落过好几次,但作为鼓手,我对鼓音色异常敏感。
听这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歌曲时,我才发现,军鼓的敲击力度、鼓槌的落点是不一样的。敲得大力时腔声明显,敲得小声时弹簧声突出,敲击鼓中央与鼓边的轻微差距也能听出来,你几乎能听出鼓手把鼓槌敲到军鼓的哪个位置,而且非常明显。(我马上切换回我平时的 M-Audio Fast Track,发现认真听你也能听出来,但只能分辨腔声与弹簧两种音色,在Symphony IO上几乎每一下都有差别,这就是“真录”与“MIDI制作”的区别)
这种DA的解析度音箱的解析度不同,这么说:解析度高的音箱能让军鼓从箱子里跑出来,给你一个很好的临场感,但不至于让你分辨鼓手的鼓槌敲在哪个位置。
测试 RMAA 时,由于不支持WIN,MAC平台上我使用 Pro Tools 进行录制,然后导出,可能有轻微影响(不大),加上是输出对输入,因此我们测试的其实是输入的参数,即使如此,这个数据也让人傻眼,三个测试图几乎空白,第一次让RMAA几乎失去意义。看图:
有朋友刚打电话来说看不懂音质测试数据,打个广告,请看我的公开课视频:《简单音质测量》
· 频率响应(左图):之前有朋友跟我说 Symphony I/O 的“低频”不足,尼玛输入的频响下潜到20Hz都是直的,人耳怎么听得“不足”?...有一点值得注意是超高频到20kHz处有0.2dB的衰减,可能是输入的频响,但这超过了人耳的分辨能力,不影响(超高频不敏感)
· 动态范围(右图):第一次见几乎空白的动态图,让人感慨万分...

 
· 左右串音(左图):之前测过几块顶级的接口,例如 003、Mbox Pro 和 Marian Seraph,都能达到这个成绩,貌似100dB以上就空白了,但 Symphony I/O 是120.1dB 的实测数据,让人瞠目结舌,这个阶段连提升1dB都不容易。
· 互调失真(右图):这个图的空白是第一次见到...无语...我在公开课里提过互调失真是所有失真里面“最可听”的,因此这个数据非常关键。
 
· 底噪(左图): 我X...这个简直...几乎空白的底噪...
· 总谐波失真(右图):终于看到一个有点图像的,在我们听力范围之外(-140dB),Symphony I/O 的低频相对比高频干净一点。
 

这样看还不直观,我们直接对比一下,充分体会到了“秒杀”的概念...(红色为表中最佳分数)
 
Symphony I/O
频率响应
+0.01, -0.03
 +0.02, -0.13
+0.03, -0.09
+0.01, -0.04
底噪 (A)
-115.3
 -119.0
 -111.7
-115.2
动态范围 (A)
115.2
 118.6
 111.6
115.1
THD %
0.0017
 0.0002
 0.0006
0.0025
THD + Noise, dB
-92.9
 -105.7
 -100.3
 -90.4
IMD + Noise, %
0.0025
 0.0008
 0.0010
0.0027
串音, dB
-116.5
 -120.1
 -112.4
-115.5
IMD, 10kHz
0.0020
 0.0006
 0.0011
0.0024
 
选购篇(得分:5/5)
Symphony IO 单机报价 1695 USD,一块扩展卡至少 1995 USD,最低配置为 3690 USD,即三万RMB左右。
这个价位有 Prismsound Orpheus(4495 USD)和 AVID HD I/O(8x8x8配置,3995 USD),Orpheus 输出动态是115dB(好像是未加权),我们就先不讨论了...HD I/O 最开始发布时规格上写130dB动态(PCM1794),现在改为125dB,AD规格与延迟均略胜 Symphony 一点,但我愿意把两者看成同级别的东西。
HD I/O 比较致命的是没有 Standalone 模式,必须搭配 Pro Tools HD,硬件没有任何按钮旋钮,没有软件调音台,你只能进入 Pro Tools 的 IO 选项进行设置与调整,明白了吗?HD I/O 是纯专业的。下午有人问我 HD I/O 和 Symphony I/O 对比音质怎么样,Sorry 我觉得这个不是关键的...(而且我可以肯定我听不出来两者高低)
价格上更有可比性的可能是 HD Omni 童鞋(我们拆过...),2995 USD 的报价,接口很全面,又有话放又有两路耳放,它是120dB的动态输出(奇怪,也是PCM1794),而且有 Standalone 模式亲,可以当ADDA,但如果你接电脑又麻烦了...要设置的话你还是得进 Pro Tools HD 的IO选项(居然有人用 Pro Tools HD 还将 HD Omni 作为 Standalone?),这样加一张 HD Native 整套下来至少是 4500 USD...
这样一对比,无论价格上、操作便利性、以及外观上我完全没有理由不选择 Symphony I/O,5分钟装好,直接插上MAC就能用地球最高的129dB的输出动态听歌、能在 Macbook Air 上用 128 个 Buffer 跑 Pro Tools 大工程(我太不爽台式机了...)、还能放在客厅中装逼吓人、还能随时带出去录音(加个Macbook就行)...不支持WIN不是问题,我觉得很多人会因此而放弃使用WIN(友情提示:果断装黑苹果!)
弱弱地提个建议...Apogee 能否出个更便宜更便携的 Symphony Mini?这个我一定买...


相关产品

Copyright ©2013 Centrmus.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Policy/Your China Privacy 中音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地址:北京朝阳区建国路88号SOHO现代城D座0712室 电话: 01085801115 传真: 01085801114 邮编:1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