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中音技术 » 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数字化视唱练耳教学研究

来自:中音网

★第二届STN中国数字化音乐教育大会论文★
中央音乐学院 赵易山 1. 数字化寻源 数字,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同样也充实着音乐的每一个角落。 在传统音乐的记谱法中,以数字方式标记或注释的内容就不胜枚举,如标准音高A=440赫兹;速度标记;音符的名称;音程、和弦的标记;小节的数量等等。在近现代作曲家的作品中,甚至开始直示数字符号,以代表作曲家对作品的诠释。但数字在音乐作品中的研究地位,多数存在于理论的范畴中,用以解释其存在的依据及分析。在实际训练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2. 数字化的作用 在音乐基础训练中,技术与音乐性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技术训练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准确,只有准确的完成每一个技术要求,才可能较好的体会到音乐表现力。而音乐表现力的完美体现,跟完美的技术是分不开的。 数字化之所以存在,主要的原因就是为所释内容的准确性服务,这也正是我们基础课程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以往的基础课教学中,教师会对一些内容数字化要求,如速度,拍子等,但进一步的数字化分析往往被注重音乐表现的客观要求所忽略。(如节奏的准确性,音高;力度的数值分析等) 虽然作品中的节奏要根据不同乐曲的风格进行音乐处理,但就单纯的节奏而言,其演奏时值应该是统一的。在下列单声部旋律中,节奏间的细微变化,就很难准确的量化。利用数字化图表分析,就很直观的表现出来。(此章参见《多媒体方式下的音乐听觉训练》一文) 特别是多声部的作品,在快速演奏的前提下,单位拍节奏的准确性,决定了乐队的整体效果。如果我们在单位拍节奏训练时,不能使学生准确掌握,在交响作品中,象这样多声部的齐奏将无法想象。 所以说,数字化标准训练状态下的结果是准确,准确支持完美技术的发挥,完美的技术发挥用来更好的表现音乐。 3. 数字化应用 在中音网(www.centrmus.com)中音论坛/中音STN教学系统的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与多媒体技术在音乐基础课中的实际应用栏目中,有一位网友提出的问题非常好, 将教学所需内容数字化,以多媒体电脑的方式再现于课堂,可以解决很多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甚至无法涉及到的领域。其应用对象是全方位的。关键要看教师怎样利用这一先进的手段来诠释音乐。 下面这一谱例是我们听写中常用的一例,在传统听辩中,教师利用钢琴给出标准音高、速度后进行弹奏,学生在进行乐谱记录后就大功告成。但我们忽略了一个音乐训练的重要内容---音乐性。虽然,在教师弹奏过程中,每一遍都包涵着对作品的音乐处理,可遗憾的是它呈现给学生的整体音乐形象,无法统一。 利用MW3或TT作曲家等软件可以比较容易的做到对音乐表现力的描述。在MW3中,其特有的卷帘窗、总体窗口、谱页窗口、事件列表及多重显示,可将乐曲修饰的更加完美,在无限反复过程中,依旧能够准确的表达音乐本身的内涵。 作品中跳音力度;持续音的长度;连线中旋律的渐强、渐弱等整体音乐表现的布局已一目了然。 将修饰后的作品再次呈现给学生,我们可以非常清楚地告诉他们,所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更重要的是听到了音乐。这就是音乐训练数字化带给我们的第一个优势,准确而不失音乐性。 音乐训练数字化带来的第二个优势,是使教学内容具有更大的扩展空间。在以往的听辩过程中,复杂对位的训练基本无法进行,其一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时没有一个标准作为依据;其二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法举一反三。采用数字化手段进行训练,无论是针对实际作品还是单纯的节奏练习,都能够准确轻松地完成。 在Auralia听力软件中,每个内容的信息条目下,都集成了许多标题内容。在进行听辩练习时,可利用软件本身的内容,很轻易地达到音阶对比听辩的目的。随后即刻进入练习过程,并采用自定级别,选择已掌握的音阶进行练习。 参照Auralia的爵士和弦信息库,我们可以随机掌握几十种和弦的结构、音响,为复杂的和声音响听辩及连接做好准备。 节奏风格在听觉训练中较少接触,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它通常由多个声部共同完成。因此在Auralia的节奏风格信息库中,所列举出的14种风格片断极为可贵。它不仅标明了每种风格的典型节奏型,同时具备音响和文字说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教学及练习的广阔空间。 Auralia中的调音练习是最值得称赞的。在此之前,我们根本无法接触到调音练习,但它却是每一个表演专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我们非常庆幸,在数字化盛行的今天,我们可以收获到如此之多的新内容,将它们教授给学生。 总之,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的实际应用,将直接地影响学生对音色、音高、和声、现代节奏、乐队合奏、协奏、交响作品等音乐要素的汲取。 4. 数字的多媒体 很多文章中提到,音乐是听觉的艺术。但在信息化社会的今天,我们可以毫不迟疑的说,音乐是由听觉、视觉、联觉等多种艺术形式伴随存在的。而多媒体技术在音乐基础课训练中的运用,很好地再现了其整体。 视觉媒体的加入,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现场音乐会的演奏实况。大师们细致到每一个音的处理,每一个表情,都为我们理解音乐,感受音乐,提供了经典的依据。 5. 数字化桥梁 面对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我们应该反思,以往的音乐基础课训练内容,是否更切合音乐作品本身的内涵。虽然技术性训练需要提炼出技术性很强的要素,经过反复练习,达到要求。但技术性训练与感知并再现音乐作品之间的联系更显得由为重要。 传统的训练内容与技巧,缺乏与实际音乐作品的联系桥梁。学生会听和弦连接,但相应的钢琴小品却无法应付;会听钢琴弹奏或拍打出的节奏,却无法识别生活状态下的节奏声音;能够顺利的完成钢琴二声部记谱,却根本无法辩别实际作品中的二声部等等,这些都应该为我们所重视。 在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与多媒体技术帮助我们完善技术、再现音乐的今天,我们可以科学化的分解其形成的过程,再现其合理的安排,为学生展示具有逻辑性的听觉分析过程,弥补自身学习与实际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 数字化音乐教育手段与多媒体技术,已渐渐成为当代音乐教师必须掌握的现代教学手段之一。它一方面有效的解决了音乐训练中的技术问题,同时也完善了学生对音乐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使他们在听、学、唱、看过程中,能够更多的接触到丰富的音色,各种节奏风格,不同时代和声风格等,以及培养其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参与大型乐队演奏的合奏、协奏能力,缩短了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真正做到技术与手段为教育服务,为音乐服务。

Copyright ©2013 Centrmus.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Policy/Your China Privacy 中音公司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地址:北京朝阳区建国路88号SOHO现代城D座0712室 电话: 01085801115 传真: 01085801114 邮编:100022